官廳水庫西南角,大壩巨大的2號閘口下,清水持續涌出,順著溢洪道,流向永定河。汩汩清流從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官廳鎮幽州村進入北京,潤澤干涸多年的河道。
官廳水庫是永定河流域最大的控制節點和生態節點,橫跨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、北京市延慶區兩地。近年來,隨著永定河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推進、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加快建設,曾經嚴重污染的官廳水庫,日益生機勃發。
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,北京與河北等地是如何協同治理官廳水庫生態環境的?6月初,記者赴官廳水庫周邊深入探訪。
“這幾天,補水水流量每秒6立方米左右,前一段時間最大達到每秒100立方米。目前補水總量已達到1.8億立方米,將一直持續到11月份。”北京市官廳水庫管理處副主任李光遠說,“這次生態補水,是近年來官廳水庫開閘放水水量最大的一次。”
1971年冬到1972年初,官廳水庫下游發現大量魚類死亡,經調查,主要是由於工業廢水污染了水庫水源。1972年,國務院成立了官廳水庫水源保護領導小組,對上游污染源進行治理,使得水質基本達到飲用水標准。
隨著加強治理、水質改善,官廳水庫2007年恢復為北京備用飲用水水源地功能。上游山西、內蒙古、河北等地區,為了保護這一泓清水,採取了大量截污治污、生態修復措施,關停了大量企業,付出了艱苦努力。雖然永定河上游入庫水質改善,但長期為五類到四類水平。
中共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“五位一體”總體布局。隨即,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重大國家戰略。官廳水庫治理迎來歷史新機遇。
茂密的蘆葦叢裡,鳥兒婉轉歡唱。清澈見底的水中,魚兒倏忽出沒。“布谷布谷”的鳥鳴聲,接連從遠處傳來。這是官廳水庫西北角八號橋永定河入口灘地上的一處美景。北京市在永定河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中,於2019年建成八號橋水質淨化濕地工程。
這一帶管理權屬於北京市官廳水庫管理處。建成濕地前,當地農戶在庫區灘地上種了大片玉米。“懷來和北京官廳水庫管理處,在土地清退、補償等方面密切協作。”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主任陳濤說。
李光遠告訴記者:“國家濕地公園一期工程騰退的玉米地,有1.8萬畝在海拔479米以下,屬北京市官廳水庫管理處管轄,但補償資金都是懷來縣出的。”
區位的特殊性,並沒有成為官廳水庫生態環境治理、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的阻礙。懷來縣常務副縣長王永說:“我們和北京市官廳水庫管理處之間一直保持著熱線聯系,水庫生態環境治理中,沒有按管理分界線自掃門前雪,而是共同治理。”
懷來縣桑園鎮夾河村,挖掘機正在河邊往來作業,建設濕地恢復、水質淨化工程。由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投資1.5億元建設的這個工程,預計今年8月底完成。
從2017年開始,永定河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總體方案全面實施。2018年,永定河沿線京津冀晉四省市政府及中國交通建設集團,共同組建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,作為主要建設管理單位,統籌推進永定河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。
“我們將圍繞改善水質、提升水量兩方面,通過實施生態治理項目,推動官廳水庫生態環境持續改善,恢復飲用水水源地功能。”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國志說。
眼下,北京市官廳水庫管理處正和縣裡謀劃著協同治理新動作。李光遠興奮地介紹:“下一步,水庫南岸和西岸的治理,將以我們為主。由北京市水務局按水源保護工程規劃、立項,投入16億元左右。目前我們正和縣裡密切溝通,對接具體方案。”
“官廳水庫保護得有多好,懷來未來發展就會有多好。”懷來縣委縣政府認識到:必須牢固樹立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理念,建設好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,下定決心保護好官廳水庫。
“官廳水庫的生態紅線,絕不能碰!”縣委書記孫曉函說,懷來縣領導班子認識到這一點后,出台了《環官廳湖周邊規劃建設控制暫行辦法》,把建設紅線從原來的海拔482米等高線,向四周后退了30米到100米,遠高於2018年北京市政府和河北省政府出台的官廳水庫建設邊界479米高程要求。
懷來“寸土寸金”,當時很多干部不理解此舉。孫曉函說:“這相當於放棄了20多平方公裡建設用地資源,騰出的空間作為生態緩沖區,用於生態修復等。現在,大家明白了這樣做的價值。”
懷來縣明確了“生態第一、創新引領、跨越趕超”發展思路,確定了“一湖三圈”縣域空間布局,第一圈層是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,第二圈層是葡萄和溫泉文旅產業帶,第三圈層是工業、商業及城市居住功能區。“一湖三圈”是發展藍圖,也是生態紅線。
落實規劃,嚴格管控,拆除違建,清理垃圾,流轉土地,修復生態……以保護官廳水庫及上游永定河生態環境為目標,懷來緊鑼密鼓建設國家濕地公園。
多年來,官廳水庫周邊形成了不少違法建筑。經過多次集中整治,懷來拆除周邊450多處、10萬多平方米違章建筑,清理近20萬噸垃圾,清退30多戶網箱及圍網養魚。
2017年3月,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正式啟動。去年12月,正式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驗收。
濕地保護,持續強化。今年1月1日起,《張家口市官廳水庫濕地保護條例》施行,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官廳水庫濕地保護機制,維護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,促進官廳水庫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。
多方努力,多措並舉,近年來官廳水庫生態環境明顯改善。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的評估報告顯示,水庫入庫水質由五類、四類,穩定提升至三類﹔水庫水質整體達三類,出庫水質基本達到二類。
水庫的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,野生植物翻了一番,由106種增至318種,野生動物由169種增至181種,屬於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鳥類達31種。
“濕地公園能當飯吃?”前幾年,聽說官廳水庫要開建國家濕地公園,周邊不少村民心裡直打鼓。現在,大家踏實了。
土木鎮甲咀村村民李治國,老伴3年前生病去世,家裡因病致貧,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。濕地公園的建設,給他的生活帶來轉機。“我每周一次到公園裡做保潔工作,增加收入,2018年底脫貧摘帽了!”李治國告訴記者。
陳濤介紹,濕地公園一期工程僅在緊鄰的7個村,3年來雇工就超過2.6萬人次,人均增收1000多元。濕地公園全部建成運營后,可提供導游、保安、養護、保潔等1000多個就業崗位。
“近幾年,我們按照建設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要求,認准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的路子堅定不移地走,在實踐中日益體會到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’理念的重要價值!”孫曉函說。
東花園鎮東榆林村瑞雲酒庄,葡萄園裡,工人們正忙著修剪枝條。瑞雲酒庄有自己的標准:化肥、農藥一丁點兒不用,農家肥也不施。
這是為啥?“擔心農家肥裡有抗生素等。”瑞雲葡萄酒公司董事長程朝解釋道,“我們的釀酒葡萄畝產量不超過500斤,純生態的葡萄酒品質過硬。我們要堅持打好綠色這張牌。”
懷來地處北緯40度的葡萄種植“黃金地帶”,與法國波爾多處於同一緯度,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葡萄產地之一。目前,全縣葡萄種植面積10萬畝,葡萄酒年銷售量5萬噸。縣裡計劃將葡萄種植面積3年翻一番。
“我們正將葡萄產業和旅游業深度融合,重點在高鐵沿線兩側種植葡萄,建設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葡萄生態體驗園,打造‘葡萄+濕地+文旅康養’的產業發展格局。”懷來縣葡萄酒局副局長高嵐說。
這幾年,懷來的大數據和軟件產業發展風風火火:秦淮數據集團已累計投資110億元,在懷來建設環首都新一代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生態產業集群﹔投資500億元的軟通動力懷來全球交付基地已經落地﹔投資300億元的騰訊華北信息技術產業總部基地項目快速推進……一批大項目,接連在美麗的官廳湖畔落地。
“我們現在的重要任務是‘選商選資’,瞄准‘1+2’:‘1’是葡萄產業,‘2’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文旅康養。”縣招商項目辦主任任葆底氣十足,“堅決不要有污染的GDP!”
既做加法,也做減法,懷來產業結構不斷調優變綠。過去以鋼鐵、煤炭、建材、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徹底轉型,房地產業在GDP中的佔比也大幅下降。
2016年以來,懷來縣全部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0%以上。最新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一季度,懷來全縣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,均實現正增長。1—5月份,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%。
河邊,郝家灣葡萄生態園裡,57歲的郝忠元正在忙碌。“咱的葡萄不用除草劑,全是人工除草。園裡的葡萄熟了以后,不用洗,直接吃!”郝忠元說,去年9月,北京等地的游客到園裡採摘葡萄,最多的一天收入1.4萬元。
“水就是財,水能聚財。”郝忠元樂呵呵地說,“現在永定河、官廳水庫水越來越多,越來越清,已經有好幾家游客預約要來採摘,今年的游客會更多!”
重慶潼南8學生落水失蹤 正全力開展搜救工作人民網6月21日電(劉政寧、姚於) 今日下午15時30分左右,重慶潼南區米心鎮童家村涪江河壩水域出現人員落水險情,當地政府接警后立即組織力量進行搜救。據了解,初步調查失蹤人員均為居住在附近的米心鎮小學學生,周末放假自發相約,到童家壩涪江…【詳細】
重慶開啟首場網絡直播招聘 2.37萬人投簡歷本場直播招聘引來8.32萬人在線觀看,共收到求職者簡歷2.37萬份。…【詳細】
6月19日0—24時 重慶市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例人民網重慶6月20日電(陳琦)今日,記者從重慶市衛生健康委獲悉,2020年6月19日0—24時,重慶市本地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報告,無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報告,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例(為蘇丹輸入)。 一、本地疫情 …【詳細】